為什麼做愛會有這些效果呢(邊做邊說,越做越愛)?心理學家Byers曾進行18個月的縱貫研究,發現性滿意度與關系滿意度有關。
做愛可以讓感情增溫嗎?本文回顧近年來的性愛心理學研究,試圖回答兩個問題:
越做,真的會越相愛嗎?
怎麼做,才會讓彼此快樂?
首先,常做愛的人比起不常做愛的人,更愛彼此。在一項調查 13000 人的研究裡,16% 受訪者說他們至少已經一個月沒有性愛了,他們比起其他人更不快樂。但聰明的你一定也想過,這個結果也可以反過來看:正因為他們不愛彼此,所以不常做愛。
邊做邊說,越做越愛
為什麼做愛會有這些效果呢?心理學家 Byers 曾進行 18 個月的縱貫研究,發現性滿意度與關系滿意度有關,不過主要是因為:做愛提供溝通機會,新奇的身體活動可以增進滿意度。
換句話說,做愛的真正效果并非來自于“交流”本身(這樣說明白嗎),而是在“交流”的時候,你們說的那些話。做愛時愿意為伴侶著想、調整“運動頻率”、姿勢與習慣的人,性愛溝通力較高(sexual communal strength),自己和對方都會比較快樂,尤其是對那些身體親密本來就很低的人來說更有效。
例如,Babin 與 Elizabeth 的研究指出,在做愛時說話“歐耶!就是這裡!”、“左邊一點,哎呀掉出來了”之類話的人(囧...好像在搞笑),性關系滿意度比沒說者更高。
寫到這裡我就想到我朋友飄妮妮,她老是抱怨男友愛D槽比愛她多,寧愿看波多野結衣脫衣服,也不愿意和她纏綿一宿。有一天她終于鼓起勇氣問男友:“她到底哪一點比我性感?”,男友弱弱地回她說:“結 …… 結衣做愛都會一邊說一些奇怪的話 ……”,我聽了噗赤大笑!
別小看這些搞笑的對話,有時候做愛是一件“令人緊張”的事情,需要一些對話來緩解氣氛的尷尬。
雖然大部分的人在愛與性愛中,是喜歡自己、也對關系有信心的“安全者”(大約占六成),仍有人做愛時很擔心自己的表現,甚至因為太過焦慮于自己的表現和被拒絕,反而忽略了另一半的需求,這些“過激者”(hyperactivation)大多為不安全依戀者、情緒起伏較大、性行為快又頻繁、并試圖靠性(或投入時間金錢)來吸引另一半。還有另外一種人,稱作“不激者”(deactivation,對不起我想不到更好的翻譯),他們在性愛中沒有得到愉悅,可能是以前被傷害過,或怕以后又再次被傷,所以在潛意識裡否定愉快的感受。
研究性愛多年的心理學家 Russell 發現,做愛雖然不一定能化解紛爭,但對某些人可能有保護效果。例如,情緒不穩定的人通常性滿意度較低,但如果他們常常做愛的話,滿意度和一般人沒兩樣。
那麼,吵后來一炮,就會和好嗎?親密關系學者 Dylan Selterman 在文章中指出,雖然爭執可以增加性興奮,吵后炮可以促進親密感,但對于那些“不激發者”來說卻沒有效果。
不過,在還無法確認他是哪一種人之前,有說總比沒說好。
先前研究性愛多年的學者 Amy Muise 多年前參加了一個叫做 Good For Her 的工作坊,學到了相當有用的技巧跟大家分享:“在開始之前跟他說他做得好的地方(比方說力道不錯),以及希望他改變一點的地方(例如慢一點),或許會有不同的體驗!”
如果你實在臉紅紅無法在床上說,那麼至少在平時就可以跟他表達你的需求,例如“下次我們做的時候卡輕咧!”、“如果滴到肚子上,緊拿衛生紙給我抹!”之類的,甚至只是一句“老公人家想要~”也好(寫到這裡已經變成搞笑片了),表達需求(expressive)總是比憋著爆掉好。
接吻與做愛的祕密
在 Amy Muise 自己的研究中還發現“湯匙效應”(After-Sex Affection,她戲稱為 Spooning,因為樣子像兩只湯匙在碗柜中擺放的樣子)。在她的實驗裡面,335 位實驗參與者(其中 197 位是女生)平均做愛后花 15 分鐘擁抱、表達愛意和聊天,而聊越久的人,關系滿意度越高。該研究中,還踢爆了兩項特別的結果:
愛愛后的聊天,甚至比大家在乎的“前戲”(fore play)還重要!
愛愛后的聊天,對女生特別重要。雖然整體來說有聊比沒聊好,但男生效果較??;而沒有分享感受的女生,滿意度遠低于有分享的女生。
或許你會說:“屁啦!說不定是相愛的人本來就比較喜歡在做愛后聊天呀!”
Amy Muise 也想到這一點,所以又接著針對 101 對情侶做了一個追蹤研究,結果發現情緒表達(愛愛后聊天)的“改變量”,可以預測三個月后的關系滿意度。簡單地說,雖然有可能相愛的人“本來”就比較喜歡在做愛后聊天,但即使考慮了這個因素,“聊天”本身仍然與更好的關系品質有關(沒辦法,畢竟很難用嚴謹的實驗法抓兩個路人來做愛)。
當然,如果你對性的需求沒有那麼高,接吻也有類似的效果。Floyd 等人的研究發現,接吻頻率的增加量,可預測六週后的壓力指標和滿意度,親越多的人越幸福,壓力也越小。
好吧,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,至少可以在完事之后說句“北鼻,我愛你”。研究發現,不論男女都把“愛愛后的我愛你”看得相當重要。
最后,也有人認為愛愛最重要的是高潮。問題是,如何達到高潮呢?親密關系研究者 Benjamin Le 針對高潮(orgasms)進行回顧,提出幾種不同的觀點:
技術觀點(The Technical Perspective):俗話說得好“practice makes perfect”,通往性福只有一條路,就是多作多練習!
固炮觀點(The Partner-Specific Perspective):我能想出這翻譯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,這項觀點指出,當你越了解伴侶、越知道怎樣可以“開啟她的開關”(turns her on),所以固定伴侶是很重要的。
承諾觀點(The Committed and Affectionate Relationship Perspective):其實,重要的不是技巧、對象,而是你跟這個人的親密感與承諾感。
高潮常發生在女性與伴侶有高度的安全、連結感受時,所以穩定的關系也很重要。事實上,在最近一次的性行為中,如果對方是穩定伴侶(交往六個月以上),有 67% 的女性達到高潮,如果對方是一同歡愉 4 次以上的炮友(hook-up),則只剩下 34%,而如果只和對方做過 2~3 次,高潮率僅剩 16%,倘若是第一次做,高潮率大約只有十分之一(見下圖)。
最近一次性行為,女性達到高潮的頻率總而言之,太多的時候,我們總是把做愛的滿意度歸咎于技巧、前戲和姿勢,卻忽略了“穩定的關系”、“多次的練習”和“愛后的聊天”,才是通往高潮的不二法門(嗯,寫到這裡已經可以臉不紅氣不喘了),所以如果你想要和他擁有性福,請謹記以下六字箴言:常練習,多聊天。
不過,首先你得先有個女友或穩定的伴侶。
注解:
另一項研究則發現,當男性感覺到伴侶對于“愛愛后討論”很感興趣時,自己的關系滿意度就下降了。
看樣子,“你有什麼感覺”可能仍是女人好奇,男人厭惡的問題?
當然,有些研究也發現男女在性愛態度上的差異。例如,女生比較“性趣缺缺”嗎?刻板印想認為男生比女生愛做愛,古時候 Clark 與 Hatfield 的研究也指出,如果有人提議要做愛的話,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答應。該研究中,研究者請同謀問路人三個問題: ( 1 ) 一起喝咖啡吧 ( 2 ) 去我家吧 ( 3 ) 上床吧~
結果只有 6% 女生答應咖啡,0% 答應上床(還問對方說你有事嗎?),但男生答應的回家率是 69%,上床率是 75%。研究者推論,或許是因為一炮之后,女生要承擔懷孕風險,所以女性較保守。
但事實上,男女在這方面是平等的。Conley 控制了提議性愛者的能力、技巧、角色等等之后發現,女性也一樣愛做愛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愉悅理論(Pleasure Theory)顛覆了往常的想法,指出性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爽,生育只是副產品。
但不公平的是,每次男性性交幾乎都可以“爽到”,但只有 35% 的女性在和對方第一次性接觸時達到高潮,所以她們更要慎選伴侶,例如找年紀大一點的或經驗較夠的。
你可能會覺得,為什麼很少人研究男性的高潮呢?其實因為男性的高潮相對容易觀察,必也射乎(疑,是這樣用的嗎),但女性的就較為隱晦。
文中的統計數字與性別差異,均只描述平均值。尚須注意個別差異,并請注意相關研究不等同于因果。
編輯:蘇子悅
性是愛的本能,但大部分性教育缺失的成年人,都在婚姻里困惑和試錯:
相處久了,失去了激情和性欲望,怎么辦?
他需求強烈要求多,我的內心很抗拒怎么辦?
婚后發現性生活不和諧,我該怎么改變?
性的困擾和疑惑的背后,潛藏著面臨危機的感情,而壓抑、忽視、隱忍,只會讓問題越發嚴重,最后把兩個原本相愛的人推到分道揚鑣的邊緣。
這次,壹心理請來中國權威性學大師李銀河老師,她將30年性學研究濃縮成《52堂性學課,人人都需要的性愛錦囊》,讓性為愛加分。